在政策引导上做“加法”,扩大政策受众面、知晓度。 主动联系各行业协会、企业商会、主管部门,依托行业聚集优势放大政策效应,确保企业应知尽知,提升宣传力度“加码”;二是服务质量“加强”。依托各级人社服务专员,主动入企送政策上门,帮助企业吃透、用好人社惠企政策,服务质量“加强”;梳理排查疏通各类限制性条件,确保企业与新成长劳动力签订劳动合同并缴纳社保后即可享受补贴,惠及面积“加宽”。
在经办服务上做“减法”,促进企业办事“无感”、体验“有感”。德阳市、县两级财政先行垫付省级财政承担部分资金,审核一批、拨付一批,提前实现政策落地、补贴到位,做到“减”落地时差;取消企业提交资料和申报流程,全面实施“免申即享”,企业零上门、不跑腿,为政策落实“清障”,做到“减”经办流程;补贴发放全程线上办理,最快5个工作日精准直达企业基本账户,做到“减”审核周期。
在政策红利上做“乘法”,推动政策落地提质量、增实效。 一方面,“乘势而上”积极向上争取资金。及时回盘已拨付资金,梳理下阶段拨付预算,抓住政策窗口期,会同财政部门加大向上争取力度,为企业争取更多政策红利。另一方面,“乘胜追击”发挥资金使用溢出效应。及时、准确、足额将补贴发放到企业手中,明确资金使用范围可用于企业扩大生产、稳岗扩岗等方面,缓解企业流动资金短缺问题,帮助企业释放更多现金流。
在对象审核上做“除法”,堵住政策实施风险漏洞。对人力资源、劳务派遣企业等通过社保数据不能直接确认实际用工单位的,依托人社服务专员入企核实、全程代办、线下拨付,确保应发尽发,做到消除政策“死角”;制定全市统一操作规程,定期调度督导,安排专人指导区(市、县)做好补贴发放,确保政策不走样,消除区域差异。与市场监管、教育、公安等相关部门加强联动,动态抓取企业社保缴费、注册登记、涉诉涉案等数据,杜绝冒领套取补贴资金,消除资金风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