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根据钢结构协会发布的《钢结构行业“十四五”规划及2035年远景目标》,到2025年,我国钢结构建筑的占比将超过15%,行业规模有望达到1.4亿吨。在“双碳”战略的背景下,装配式建筑因其节能高效的优势,成为建筑业转型的核心方向。杭萧钢构凭借近40年的技术积累,构建了覆盖设计研发、生产制造、项目总承包等环节的全产业链服务体系。
2001年,杭萧钢构自主研发的钢框架支撑体系将武汉民生银行大厦从48层改造为68层,实现了钢结构与混凝土转换衔接并刷新国内超高层纪录。此后,杭萧钢构不断取得技术突破。官网信息显示,截至目前,杭萧钢构累计获得国家专利600余项,形成了以第三代钢结构住宅体系——钢管混凝土束结构住宅建筑体系为核心的技术矩阵。
在智能化转型方面,财报显示,杭萧钢构2021年上榜杭州市首批“未来工厂”培育企业名单,其绿色建筑协同制造工业互联网平台获评“2023年度浙江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”“2024年度浙江省级重点工业互联网平台”;子公司浙江杭萧入选“2022年浙江省智能工厂”“杭州市‘未来工厂’”;子公司万郡绿建获评“2023年度‘绿色建筑+互联网’行业数字化最佳服务商”“2023中国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年度十大领军企业”等多个奖项。
在“双碳”目标的指引下,杭萧钢构将绿色基因植入全产业链。杭萧钢构环境、社会及公司治理报告信息显示,施工现场,钢筋桁架楼承板整洁叠放在一旁,低噪声生产设备有序运行;废气处理间,焊接废气、抛丸粉尘等工业废气经收集、加工、过滤后统一排放;污水池内,经化粪池预处理、一体化SBR装置二次净化后,达到《污水综合排放标准》一级标准的工业废水,才被允许流入园区管网;废油漆桶、废金属下脚料、废焊渣等固体废弃物,经第三方机构无害化处理后,统一由回收公司处置。除了生产流程,杭萧钢构还通过设计污染物专项治理方案等举措,从制度设计层面提高技术人员和生产人员的环境保护意识,实现碳减排。此外,杭萧钢构还积极投身国家大气污染综合防治和“打赢蓝天保卫战计划”,分阶段推进厂区大气排放物管理优化。